2015年1月29日 星期四

Yogi Bhajan 瑜珈大師的教導 -- 教導孩子價值觀



「要記得一件事,大地萬物皆來自於神的創作,萬事萬物也終將回歸於神。再小的每件事物都從祂而來; 接著都將回歸屬於他們的家」

Yogi Bhajan謙遜地與我們分享這份教導,這可視為天底下所有法門的根本,在這樣的教導中描述了有關孩子的,那些剛從末法時代輪迴的靈魂,帶來了光芒、真實與希望直到寶瓶時代的黎明。

Yogi Bhajan教導我們的首要原則就是沒有任何一個父母親應該覺得小孩是屬於"我的",小孩來自於神,最終也將回歸於神。我們只是幫神暫時看管,我們只是為小孩服務,提供他們在不同階段身心靈所需,並指引他們神所在的方向。

教育的過程從出生之前就開始了,甚至早於受精前。在子宮裡,胚胎經由母親的心靈感應振動而學習,藉著母親與周遭互動,小孩將學習如何與自我及周圍的人共處。

<經由典範學習>
如果小孩真會按照父母的觀念去生活, 那就好了, 什麼問題都沒有。但小孩其實是經由父母的言教身教獲得最大的學習,如果你言行不一,小孩很快就會覺得雙重標準與偽善是他生命中的一部份。Yogi Bhajan說我們必需永遠對孩子說實話--如果不這麼做, 對孩子就是個侮辱與極度的不義。在心靈感應的層面上,他們都能知道對與錯,說出真實的話語以及活在真實當中是他們最高學習。

<前六年的生活>
三歲前的時光是在學習時間,「該是上床睡覺的時候了。」意思是現在就要進房去睡了。你如果這麼說, 但仍站在那裡跟某人又說了5分鐘的話,這樣給了小孩一個有關 “現在” 的錯誤觀念。 如果他學會尊敬時間,孩子就不會總是遲到而追逐時間在跑。在3~6歲的時期,使用信號方式來提示孩子去作些事情,例如把手呈杯狀放在耳朵旁的手勢來替代「請聽我說」。以暗示的方式來更早教導孩子, 會提升孩子自我心智資訊處理過程的精微性,也能讓小孩敏感地覺知周圍環境變化。

<宇宙的自然法則>
6歲以前是孩子成長的重要關鍵,經由逐步建立的紀律,小孩很早就能學到宇宙的自然法則。例如, 因為因果之間的衍替, 宇宙開始運行:在每一個行動之後, 都會有一個反應,再強調一次, 讓孩子學習最好的方式就是經由父母言行的典範, 於是乎父母說到就要作到, 如果你說「吃飯的時候請坐好。」 , 這意思是當你吃飯的時候真得坐著,如果孩子不這麼做,大人必須要採取適當的舉動。小孩便是藉由這樣的行動和反應來學會評估人們話語的意義。除此之外, 小孩的安全感來源就是從瞭解這世界的秩序而來。

在養育孩子時,一定會面臨孩子們的負面小我, 父母要將他們的能量導向神。3歲前父母必須指引孩子的想法和意圖; 孩子必須在五歲前建立自我的想法與意圖。父母必須在7歲前教孩子靠自己的雙腳走路,並在11歲前學會自我尊重。在11歲之後才教孩子根本就是在浪費時間。如果小孩沒有在這些歲數內以紀律來教導這些不同的層面,他們很可能就漸漸地遠離我們,就像我們疏遠我們的父母親一樣。

<所有萬物的造物者>
在養育小孩的架構中,有一個很美的要點必須要知道。我們生活的基礎是Ek Ong Kaar – 造物主創造了萬物。經由這份理解,孩子會知道要怎麼跟他們的同伴及環境互動:造物主的存有,祂創造了我以及所有萬物,我該對所有人事物都視如己出,也是我對待神的方式。具有意識與覺知對所有人類是如此大的祝福。稱呼造物者為”神”、 “阿拉”、”耶和華”、”Sat Nam”或”真實”一點也不重要,所有名字都代表了同一位造物主,人們可以隨著自己喜好來稱呼神的名字,也有權利榮耀他們眼中的神。對孩子展現這些能夠幫助他們的耐受性與慈悲心。

<一切都來自於神>
在養育小孩的架構中,有一個很美的要點必須要知道。我們生活的基礎是Ek Ong Kaar – 造物主創造了萬物。經由這份理解,孩子會知道要怎麼跟他們的同伴及環境互動:造物主的存有,祂創造了我以及所有萬物,我該對所有人事物都視如己出,也是我對待神的方式。具有意識與覺知對所有人類是如此大的祝福。稱呼造物者為”神”、 “阿拉”、”耶和華”、”Sat Nam”或”真實”一點也不重要,所有名字都代表了同一位造物主,人們可以隨著自己喜好來稱呼神的名字,也有權利榮耀他們眼中的神。對孩子展現這些能夠幫助他們的耐受性與慈悲心。

我們很感激Yogi Bhajan帶給我們上述的教導。GTD代表 “這一天中最優越的事情” ; 也就是 “記得一件事,一切萬物都來自於神的創造,萬事萬物也終將回歸於神“。所有事物來自於祂,也會回歸於宇宙。經由這個宇宙法則,孩子將變得無畏無懼,甚至是面對死亡。因此,還有什麼好懼怕的?恐懼來自於不夠覺知,但意識這股能量來自於神,圍繞著我們、支撐著我們的力量也來自於神,當這個輪迴到了終點,一切都將回歸於神,融合及依照神認為合適的重新分配。給予年輕人一個信仰並信任造物主,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都能滿懷希望。

翻譯:Chandra Kirin Kaur, Sat Charan Kaur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