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11月17日 星期二

瑜伽療癒--習慣與癮症如何是如何形成的?



( 中文翻譯 )


「習慣與癮症如何是如何形成的?」
由Mukta K Khalsa博士 主講



破除習慣和成癮行為的瑜伽科學
今天我們談到的是...
童年創傷,以及如何擺脫它

讓我們回到子宮中的胎兒,當胎兒在子宮中,他擁有一切所需,他不會覺得不安全,不用去想下一餐在哪裡,不用去想晚上要睡哪裡,不用去想我有多少錢,我有多漂亮,他完全地被包覆,包裹在...像是神的浸禮之中,神創造出了這個創造物,而這個孩子被包裹在對神的記憶之中。

接著這個孩子便出生了,如果父母是靈性的、覺知的、警醒的,他們會和孩子溝通,說「我們是你的父母,我們是你的守護者,而你同時也是我們的創造主所創造出來的,那唯一無二的神,無論你們會怎麼稱呼祂,你們也不需要叫祂什麼。」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,知道他們自己是誰,知道自己是神的一部分,知道他們擁有父母,他們感到安全。他們可以擁有寬廣的夢想、視野、靈感,和目標,因為他們有安全感,他們知道自己是誰。

但如果這個孩子的成長環境中,假設他們的父母有過重的壓力,可能他們有兩人都必須工作以維持生計的壓力,可能他們都為了更多其他的理由承受壓力。這個敏感的孩子,他生來就有直覺式的智慧。你們曾經看過孩子、嬰孩,注意過他們的眼睛在做什麼嗎?如果你去看一個新生兒,你會發現他們的眼睛在抖動,他們的眼珠向上轉動,對嗎?他們所做的,正是三四十年後的我們在瑜珈課上試著去做的,你知道的,專注在第三眼,於是你的眼睛會有些抖動。他們生來就會這麼做,他們的頭頂是敞開的、柔軟的,他們已經擁有這個能力了,所以這是一個從直覺上就具備智慧的存在。

讓我們假設父母有過多的壓力,他們彼此爭吵,而孩子在一旁,這個小孩可能會怎麼做呢?有哪幾件是一個孩子可能會做的?作為對爭吵與尖叫的回應?說吧!哭泣?是的,這是一個選項,哭泣要表達什麼呢?什麼?(觀眾:逃開)是的,還有呢?小孩還會做什麼?自我封閉,是的,沒錯。對嗎?那麼父母又會做什麼來回應這個哭泣的孩子呢?他們若不是打這個小孩、就是吼這個小孩;他們會搖晃這個小孩;他們會敷衍地回應、餵給他一些食物。是的,也會忽視他,對嗎?拒絕他。對嗎?拒絕、忽視,或者把孩子帶到別的房間讓耳根清淨。拒絕。

這是主要的問題,他們可能會被打,這讓他們害怕;當他們被搖晃,他們便感到這不是一個安全的環境;他們會被餵食,像是沒有人在聽我說話,父母沒有滿足我透過哭泣所發出的需求,這是不當的配對,他們遭到拒絕,被放到另外一個房間。

而這就是他們長大的方式,他們在非常非常敏感的纖細時期中成長,他們正在認定自己是什麼樣子,他們正在認定父母是什麼樣子,他們正在認定環境和社會是什麼樣子。而他們感到不安全、他們感到不信任,他們感到被拒絕,他們感到不被保護, 這就會轉換為憤怒、情緒上的痛苦,對嗎?有跟上嗎?

其中,關於情緒上的痛苦,沒有人想活在這樣的痛苦之中,沒有人。憤怒、恐懼、不受保護,不能信任的環境,沒有人想要處在痛苦之中。直到有一天,他們得到了一個結論:這是困難的,這是痛苦的。那至於他們寬廣的視野怎麼了?他們的夢想、靈感、希望怎麼了? 它們被縮減了,忽然間它們就愈變狹隘、愈來愈小。而這份痛苦是這麼地有破壞力,以至於他們的希望、夢想、靈感,和能夠去實現的安全感,去嘗試、去達成, 變得愈來愈小,愈來愈小,且愈來愈狹隘,如此這般。這份痛苦是這麼地有破壞力,以至於它們都縮減至「就讓我度過這一天吧」,像這樣地,狹隘到如此程度。這股情緒化上的痛苦。

所以你有這樣的情境,那你要如何紓緩痛苦?要如何紓緩?什麼?逃開。怎麼逃開?是的,你嘗試療癒自己、你用藥、喝飲料、?burbam、找食物吃。對嗎?或者有時候是在關係中,你不知道自己是誰,安全感沒有從神的高度發展起來,「你是由創造主所造」的這份安全感被遺忘了。這就成了一種暫時性失憶,忽然間你就忘了,這變得愈來愈不重要,如此這般,它彷彿不存在了,你的直覺開始關機。到了這個地步,你不是真的知道自己是誰,你只是試著去戴上面具、去偽裝。而這副面具可能是微笑的,對嗎?但是如果你刮開面具的表面,你會看到什麼?是眼淚,是眼淚。所以你真的騙不了任何人。

更多資訊請連結超級健康計畫全球網站:http://www.super-health.net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