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德歸美德,願望歸願望。每個人都希望擁有更多的美德,並且希望獲得比美德更多的東西。問題是如何擁有它。 . .問題不在於你如何生活。你有權過你想要的生活。這不是問題。問題是,你是否生活在你對自己的理解範圍內?就是那個問題。
問題不在於你是有德還是如意,問題是你是否瞭解你的承諾和承諾的深度?
過充實的生活意味著什麼?完整的生活是當一個人既有他的承諾,也有對他對承諾的理解——即使是死亡也不能改變它。 Guru Nanak 有一個承諾。死亡無法改變它。耶穌基督有一個承諾。死亡無法改變它。摩西有一個承諾。 40 年來,他帶著戒律穿過沙漠,沒有任何改變。當人有精神上的狂喜和昇華時,別說試探了,就算是死亡也改變不了他。這樣的人創造了歷史遺產。人死了,歷史遺產還在。那是賦予人類的唯一美。
你結婚多少次;又有多少次你未婚。有多少次你是錫克教徒;有多少次你不是錫克教徒。多少次你是人,又多少次你不是人。你知道過去的 500 世;你知道未來有 5,000 世。你可以造雨;你不能下雨。你可以生產黃金;你可能會失去黃金。所有這些都是無稽之談——它完全是物質的。
不管你是物質的還是非物質的。重要的是死亡會失去你,還是你會失去死亡。
的確,木匠耶穌開創了文藝復興。佛陀太子設定文藝復興。古魯那納克開創了復興。哈扎拉特穆罕默德 (Mohammed the Hazarat) 開啟了復興。死亡消滅了他們嗎?不,死亡就像生命一樣。
Jo upji-o so binas hai paro aaj kai kaal.
「 凡被創造的,都將被毀滅;每個人都會滅亡,今天或明天。」– Guru Teg Bahadur,Siri Guru Granth Sahib,第 1429 頁,第 4 行
凡須生者必奔向死。生命的意義在於死亡無法殺死你。
人可以殺人。毒藥可以殺死一個人。疾病可以殺死一個人。上帝的旨意可以殺死一個人。上帝可以殺死一個人。這都是真的——我對此沒有異議。但這是真的嗎?不,耶穌死了嗎?不,Guru Nanak 死了嗎?不,佛陀死了嗎?不,當我們活著的時候,我們不知道我們是否會永遠活著。凡人之時,不知能不能成仙。但是當死亡付出代價時,一個凡人可以成為不朽的,然後這種不朽就變成了歷史遺產。這就是生活的目的。
為什麼我們不在人死後將其燒掉?我們把它們埋在墳墓裡。我們將他們的記憶刻在石頭上。偶爾有親戚去墳上放花。有時,當我們還是年輕的戀人時,我們會去某個地方,把我們的名字寫在山上和石頭上。有時當我們坐在一起時,我們會在樹上刻上我們的名字——首先是首字母,然後是很多擁抱和十字架。
靈魂的獨特本質是它來到地球上,通過融入我們稱之為上帝的造物主而永遠活著。它有一個價格。我們必須付出的代價是作為一門稱為正道的科學來教導的——無論它是什麼正道。
生活的藝術就是指令。每一種宗教都是美麗的。毫無疑問,宗教是美麗的。您可以皈依任何宗教;您可以更改為任何形式和形狀。但是你瞭解現實了嗎?那很重要。你是一個人。你明白什麼是人了嗎?那很重要。
無論你是好人、壞人、富人、窮人、宗教人士還是冒牌貨,都不重要。為什麼我們說:“上帝,拯救我們脫離憤怒、貪婪、執著、驕傲和慾望?” 因為這是使人發瘋的五種感官。
這五種功用得當。當你生氣時,要麽你無法控制你的憤怒,要麽你可以將憤怒驅使到你的卓越和純潔——你可以成為神。
耶穌呢?他上學了。孩子們打他。 “你是個混蛋,”他們說。他回到家問他媽媽: “我是個混蛋嗎?” 她說: “不。一位天使來到我身邊,告訴我你是神的旨意。” “我父親是誰?”她說:“他在天上。”而已。孩子堅持了下來。國王對他說:“只要改變你的說法。”他說:“不,我父親才是真正的國王。我在他的國度裡,不在你的國度裡。”可憐的羅馬將軍懇求他。 “請不要如此疏遠。稍微補償一下就好了。”
然後是 Guru Arjan。 “Guru Arjan Partakh Har。” 擬人化的神。他們讓他坐在熱鍋爐上。 “我們會在你身上撒上熱沙,把你像土豆一樣烤。”他坐下。穆斯林聖人米安米爾說: “這是怎麼回事?如果你不想做某事,我會為你把它冷卻下來。 ” Guru Arjan 說: “不。相信我的人類形態的人,將來會坐在熱鍋上。我只是帶路。”
. . .你可以隨心所欲,但是當這是宿命和使命的事情時,那就順其自然吧。不需要干涉。人與神之間有兩條路:宿命之路和使命之路。與使命保持距離的人,將墜入宿命的軌道。當你走在宿命的道路上,你可能有時會覺得很快樂,很自大,但當致命的時刻來臨時,你又會迷失。
當你走在使命的道路上時,你走多遠並不重要。當死亡的致命打擊到來時,你就會解脫。這就是全部——這就是區別。
所有這些誦經、宗教禮拜和宗教儀式——我們的整個生命——都是為了最後一刻。我是否忠於我的正法?死亡前的那一刻,你將受到你、你的使命和你的宿命三位一體的審判。那個判斷是你的決定——沒有其他人的。
做瑜伽練習和做儀式——所有這些——都是為了提醒和重新提醒我們養成這種習慣。這就是為什麼祈禱是有力量的。當你無助時,當你絕對軟弱時,你消失了,你什麼都不是,你懸在生死之間的這條細線上,你一生中所做的一切要麼讓你想起神,要麽讓你想不起神。
. . .正是業力的無能為力,使正法遠離了你。你開始產生了一系列的後果,最後,你輸掉了遊戲。為什麼?因為你無法讓直覺在你的控制下。神聖的指引不在那裡。每當一個人被他的小我引導時,在神的法庭上肯定會受到侮辱。神的國度與小我有直接的敵意。
小我和神性永遠不會走在一起。當你點燃蠟燭時,黑暗就會消失。熄滅蠟燭,黑暗就會回來。沒有兩種觀點。
為什麼我們需要直覺?我們每時每刻都需要它。為什麼?因為我想知道。如果我不知道,我就得趕路。然後我在忙碌中浪費了所有寶貴的生命。 . .
直覺。這個詞有一個前行。它會切斷人類的理性邏輯以讓你相信。
Siri Singh Sahib Ji 於 2020 年 10 月 8 日發佈,並歸檔於講座-Siri Singh Sahib、Siri Singh Sahib Ji。
摘自 Siri Singh Sahib Ji 的演講。完整演講發表在《成功與精神:通往富足的寶瓶座之路(Success and the Spirit: An Aquarian Path to Abundance)》中 。本文摘自:https://www.sikhdharma.org/the-purpose-of-life/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